玩吧256游戏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论坛帐号
查看: 661|回复: 0

手书春联:“墨香”也是一种年味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8-3-12 15:35:3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  春节对中国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,过年曾经意味着大扫除、换新衣、看到新鲜的节目表演、吃平日里吃不着的各种美食……那时的年味,融在家里每一个忙碌的身影中。但现在的春节无疑正与我们记忆中的模样渐行渐远,相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听过类似的话:“现在的年过的真是越来越没意思”“人啊都不像以前那么盼着过年了”……是抱怨亦是怀念,总之不再满怀期待。“传统的年味”还剩下多少?
  年货不必提前准备,商场里应有尽有;打扫卫生大可以交给保洁公司;也不会那么为着大团聚而激动,年轻人都被困在手机的一方天地中;挨家挨户走亲戚的新年问候,好似不如在微信群里抢红包令人高兴;也没有了总是留到大年初一才舍得穿的新衣,奶奶也自嘲到:“以前旧社会买不起新衣服,就穿双新袜子,那也高兴的不得了,现在的衣服啊都成堆成堆地淘汰”;烟花爆竹也只有定时定点才能燃放;吃的喝的更不必多说了……
  过春节的种种“仪式感”在弱化,年复一年的旧习俗连家里的老人也不再看重,也有人说年味不是淡了而是变了,以前过年就盼个吃喝玩乐,现在生活好了,物质丰裕了,谁还等着过年再吃一顿好的?甚至在有些人眼里,春节的含义仿佛就只是一个夹杂着炮竹声的长假。

  写春联、贴春联也是中国传统的年俗,说起来算不上什么大事,但无论到什么时候,我相信谈起过年,这必定是个大家首先想起来的与之相关的习俗之一。
 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,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,手写春联离我们越来越远。取而代之的,是烫金印刷春联,甚至都不必特意去买,街头巷尾也有不少免费送的,看上去闪闪光亮,却千篇一律,俗气而且也显得“廉价”。用机器印出来的,到底不如带有墨香味儿的春联有看头。


  无联不成春,有联春更浓。在我家里,外祖父擅长书画,每年都要自己手写春联。外祖父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,是祖祖辈辈跟书画不沾边的庄户人家,唯独他对画画有兴趣,没有人教,就靠自己摸索着画。那时,农村里识字的人虽然不少,但能用毛笔书写春联的人却不多,而真正把毛笔字写得龙飞凤舞、颇见功力的少之又少。我的外祖父当算一个,所以自他年轻时,就手写春联了。
  直到现在,每到年根儿,别人家去集市上买一幅春联就“万事大吉”,外祖父要从买纸、裁纸开始,用心写上几幅。写之前,将红纸从一边对折,折出来的宽度要与门框宽相当,然后裁下,再根据选定对联的字数,将纸折出相应的方格印儿,以便每个字间距平均、规整。对联的上下要多出一些,叫上有“天”,下留“地”,有富裕、宽裕的涵义。笔尖落在喜气洋洋的纸张上,一气呵成,红色的春联纸上黑色的毛笔字,显得很大气。
  纸墨飘香,年味就出来了。写好的春联,除了自家贴,还可以赠予各位亲朋好友。我觉得这便是将全家人新的一年的祝福也融进了墨汁里,再一笔一划地呈现在纸上,手写的温度谁也代替不了。
  现代化印制技术使各种字体、各种内容的春联铺天盖地,而且花样不断翻新,尽管如此,每年春节期间,我想多看上几眼的还是那些贴在家门前的手写春联,欣赏春联上的字,也欣赏这一家有书香味道的住户。好像即便是要经历一年的风风雨雨,新春时的年味儿,还有那股墨香味也散不了。


  外祖父最擅国画鲤鱼,因“鲤鱼”在传统文化中寓意美好:年年有余、如鱼得水、鲤鱼跃龙门……这类题材的画作很受人喜欢。
  春节时,我的外祖父从成都回山东老家,也总有人向他“讨画”。每次亲戚间的往来,都少不了谈论着张家长李家短,他们说的每件事,我都愿意听,也会认真听。我感觉,那种诉说,那种倾听,真的很温馨,仿佛这才是“年”的真正内涵,那些交谈,才是新春背后所承载的最具价值的内容。

  我的家乡滕州是山东省的一个小县城,地方不算大人口却不少,腊八一过,整座城就像被春节“挟持”了似的,透出蠢蠢欲动的喜庆与欢乐来。当都市的大马路变得空荡荡,小城的道路就开始拥挤起来,大年三十还未到,从老城进入新城的道路,几乎每个时段都处于拥堵之中,那是归乡人的迫不及待。
  整个小城的年味儿,就在这许许多多的小城人儿的流动下浓郁了起来。每年这时,即使嘴里再说着“过年没意思”,也让我这个一整年长时间在外的学子对家乡的记忆鲜活开来。在他乡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,回到小城的一些些疏离也被这种年味儿迅速的抹平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*滑块验证: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论坛帐号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玩吧256游戏论坛

GMT+8, 2024-3-28 21:16 , Processed in 0.106751 second(s), 20 queries 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