玩吧256游戏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论坛帐号
查看: 3149|回复: 0

诸葛亮之北伐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08-5-12 10:46:3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 

关于诸葛亮的北伐,众所周知,其目的是为了光复汉室,但是这么说的话,北伐表现的战略意义太广,我自己个人看法,解析一个我自己认为的“北伐”。
首先我要说明的问题:

一、        北伐为什么是必然发生的
二、        北伐对于当时的蜀有什么意义
三、        北伐为什么会失败

一、        首先来看,为什么要北伐?众所周知,蜀与吴在当时是名义上的联盟,蜀要光复汉室,夺天下,第一个必定要先灭魏,简单的说,北伐是必然发生的,当然还有以下几个相对客观、片面的因素。

1、        道义上
刘备建立蜀政权时,曾说明他的目的是为的光复汉室(个人认为这可能是他争夺天下的借口),而光复汉室,就是要把其他政权消灭。
诸葛亮接手政务时也是秉承着刘备的这个“目的”。当时,吴与蜀是联盟,而首先要统一的地方就的北方,蜀汉是为了光复汉室,而北方的曹魏政权已经向天下宣布,他们不是汉的,因为曹丕篡了汉献帝的帝位,既然不是汉的,而吴的同盟,并且魏是当时最强的政权,所以,诸葛亮把矛头指向了北方的魏。
相反,如果蜀不伐魏,那么他们“光复汉室”的目的(个人认为是借口)也就不能使用,向天下宣布,蜀是自己要打天下,不是光复汉室。这样,刘备所拥的“人和”也就不复存在,可能当时有崇汉的人才本愿投靠蜀,如果看到如此,使得这些有志之士再次“消失”,使得人才的损失。既然“人和”不复存在,造成政治上败于其他政权。所谓人心所向也不再是这个蜀,所谓的光复汉室也成了空话。
这么看来,在道义上,北伐是必然发生的。
北伐,也可以说是不可避免的。
我认为,在三国时期,一种可以谋取天下的政治手段才是最有效的,相同于曹操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都是有了政治上、道义上的优势。同样,刘备所宣扬的光复汉室,是进一步夺得了人心。如果失去道义、政治上的优势,必然在三国争霸中退了一步,难以争取优势。

2、        战争情势上
一般来看三国时期的地形图,便可以知道蜀除了四川一带之外,大多是高原山川,不宜种植农产品,即使在四川一带种植粮食,但也很难支持军队所需。
这样,军队的粮草便成了问题,可能造成军队不战而败。而北伐的长安一带土地相对平旷,对种植农作物相比在蜀本土方便,如果将长安地带占领后,将作为第二根据地,大力发展农业,对于以后伐魏,甚至伐吴都创造了好的一面。
当然这只是片面来说,这是个客观因素。
三国志·诸葛亮传 中写北伐曾多次写到“粮尽退军”,“粮尽而还”等等,就是因为蜀的战时补给不能很及时的送到(不仅包括军粮)。所以诸葛亮才会造木牛流马,三国志·诸葛亮传还曾写到“亮每患粮不继,使己志不申,是以分兵屯田,为久驻之基”。更充分说明了蜀的后备补给力量的不足。
诸葛亮六出祁山之时,一次就是因为粮草问题,粮草不便运输,而不战而退。(这里直接引发了李严(当时改名李平)被废之迷)。当诸葛亮北伐之时,补给线相对于魏来说更长,且川地道路崎岖,补给时间更是漫长。相对魏,此点上占了优势,对于北伐不利。
所以从客观角度来说,北伐也是为了发展蜀国,为今后战争后备做准备。
蜀不是没有后备支援,大部分是因为运输和无法补给的问题,因为地形复杂,有利也有弊,加上天气因素,造成了诸多不便。这样,军队的补给成了问题,很大一部分可能出在地形的问题上,而魏做为防守一方,补给相对更占优势,且长安一带地形相比川地更利于发展农业。
如果说北伐是目的,那么争取三国争霸的有利地位是必然的。蜀,长期的经济匮乏,后期全靠蜀锦的出口维持国家经济,所以说争取更多的机会来补充军用,为战时做准备,战斗的根本既是粮草,蜀地崎岖,粮草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补充,所以说争取攻打下长安一带,为后期战斗做下铺垫(不过是不可能的,见后文)。

3、        战争形势上
如果说不北伐,魏必然来势汹涌,若魏军突入蜀国境内,此时蜀可能会被逼入绝境。若求救吴国成功,吴也没有绝对的把握战胜魏军然后营救蜀国。若吴攻北方响应蜀的求救,魏国不会那么傻,必然做好对吴战斗的准备,加上长久与魏军在长江的军队相持。必对自身实力造成损失,吴虽然说是联盟,但是也不会如此去做,至此看来,蜀有可能会陷入绝境。从形势上说,蜀必须先下手
客观方面:下面就是司马懿,蜀军必须得对付的人。如果说北伐成功,在魏的军事集团中人才竞争异常激烈,然而司马懿如此一败,必然造成集团中其他人的恶意打击,政治攻击,甚至说失去生命,而且受到牵连的人也会有很多,在一定程度上给魏军事以以很大的打击,这是有利的方面。
北伐的目的是为了战胜魏国,然后统一中原,直至光复汉室,如果这么说太笼统。北伐的胜利之后给魏可以带来非常沉重的打击,这也是不可避免发生的,是必然的发生,伴随着北伐的发生,会有许多事会成为必然,这当然也是必然发生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之一。(北伐的战略意义的很多的,也有很多弊端)。
所以,从战略意义上看:北伐是一次为灭为魏做准备的其中一步,强力消灭魏军事能力的一次战争,可以看出诸葛亮的长远的战略目光。

二、        北伐不是一场单纯的大型战争,其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消灭魏国,打下基础,而其他一些的因素,是比较客观、片面的原因,不是那么主要,最主要是要统一天下。

如果说北伐是为了光复汉室,这样说太果断,如果真的是这样,那么蜀突入长安之后不就可以消灭魏国了吗?所以说,北伐只能是一个步骤,只是灭魏的一个阶段,如果成功之后,突入魏的“内心”,可以联合东吴,共同出击灭魏。
反过来看,如果蜀先被消灭,东吴便成了唇亡齿寒,孤掌难鸣了!
总结以下来看,从另一个客观的方面来说,北伐是一种政治手段,其关系的方面太多。
之前的内容是按天时、地利、人和角度进行分析。个人认为,北伐只是统一的一个步骤,对于当时的蜀汉,对于政治、军事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,原因是客观的,但也是不可避免的,一定要发生的,不过是随着北伐灭魏这个必然发生的过程,开始了征程的第一步。

三、        北伐为什么会失败?原因很多,是多方面的,我的认识不深,但是我也归结到了以下几个方面,主要原因不是外敌,而是蜀自己产生的各种问题、矛盾以及地理方面,可以说:北伐是必然失败的。

1、        战争情势上
北伐,虽然说是蜀据有重兵,但是出击魏国之后,就算取胜,也只能说是取得暂时的胜利。魏的实力雄厚,就算损失了一些东西,即使长安被险,蜀必损失惨重,而魏必然卷土重来,出重兵攻打蜀,即使蜀军出击,这样看来,北伐还是失败了。
关于魏延的计策诸葛亮不肯使用的原因也在此。
事实上,可以上北伐是一卵击石之举,北伐长安之后,蜀军真的可以占领长安一带,建立自己新的根据地吗?不!,魏军军事力量雄厚,长期与蜀军相持,而蜀军的军事力量与魏相差太多,靠的是诸葛亮的惊天的智谋,就算蜀军进攻的兵力如何多,也不可能真的可以在长安一带“立足”,在这种战争情势上,北伐只能作为暂时的胜利,而付出的可能是以大败的结局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北伐是必然失败的。
蜀是否可以真正意义上占领长安,我认为这是个问号?魏延的5000轻骑,还是诸葛亮和手下们的才智?难道真的可以占领长安,占领长安又是否可以长期立足于此,发展,生息。这一切都是一个巨大的问号?伴随着魏的反扑,蜀可以抵挡吗?不能,看似强大的蜀军,内部那样的不堪一击,只能取得暂时的胜利,只能说是一卵击石。
从此可以看出,战争情势上蜀是明显落后于魏的,只能以失败收场。

2、        蜀国内政上
益州,蜀的根据地。这里存在着三种集团,一是刘备从荆州带去的集团,下来是刘璋的旧部,最后是益州的本土豪强组成的集团。
三个集团怀着各自的目的做事,当然勾心斗角是不会少的,各自的明争暗斗,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蜀国内政。
也就是说,诸葛亮北伐之时,蜀国内部已经开始勾心斗角,各分门派,各处进行人身攻击,当然诸葛亮与会成为被人攻击的目标,后主是个没有主见的人,无法明辨是非。此时必然对诸葛亮执政有一定的影响,毕竟内部集团不合,不能团结合一,共同发展,给蜀各个方面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。
蜀内部的势力纷争牵连的部分太多,直接影响军事的发展,经济发展。蜀后期也是财政空虚,收入大部分靠“蜀锦”的出口,所谓“无法得到真正的补充”正是如此,蜀的经济根本无法支付军事所需的巨额支出,也给蜀内部造成压力,无法进行长期的战斗。
内部的不和,政治无法统一治理,官员很难尽自己的责任,势力的勾心斗角,军需的不足,无法接应战斗,内忧外患,无法加强自己的战斗能力,面对强大的魏,成功是那样的渺茫,失败看来是必然的。

很大程度上,粮草也成了问题,从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中记载北伐方面的内容,也时常指出粮草造成退军的问题(详情可以看前面关于粮草的结论),这也和蜀内政上直接连上了关系。

3、        蜀国人才
自四大将死后,蜀很难找出能与魏想抗衡的率军的大将、谋士,魏的司马懿、张合等都给蜀汉造成了很大的麻烦,而蜀战斗的战将、谋士相对少了许多,一切的战斗都有诸葛亮指挥,身边的军士无法分担他的责任,诸葛亮为人十分谨慎,用人也很注意,他任用了他很信任的马谡,然而却造成了他一生的败笔,从侧面可以看蜀后期人才的匮乏。街亭以后,诸葛亮很难再相信一般人,很大程度上,许多武将、谋士无法得到实战锻炼的机会。而面对魏军事力量的雄厚,诸葛亮只能自己一个人面对。
人才的匮乏,无法实际任用的军士。
“蜀中无大将,廖化做先锋”,这就蜀后期人才匮乏的写照,明显的看出,蜀的确没有太多可任用的人才。街亭的失守,无法实际任用的马谡,不过是对蜀军事力量“明强实弱”的真正写照。为什么蜀可以支持那么多年,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诸葛亮的才能。
人才的匮乏,造成北伐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,军事全权有诸葛亮管理,无人可以插手或者说分担他的工作,姜维也无法做到,只是因为他的“事必躬亲”。真正意义上,蜀的失败是很多方面的,人才是个非常重要的。

如果说北伐是无可避免必然发生,那么鉴于蜀的情况,北伐是不可能成功的,许多因素是客观、片面的,但都是不可避免发生不可缺少的。面对强大的魏国,难道蜀真的可以战胜吗?我只能回答:不能!

(我没有真正研究过历史,自己总结的,希望得到各位前辈的指教,指出错误)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*滑块验证: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论坛帐号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玩吧256游戏论坛

GMT+8, 2024-4-25 18:14 , Processed in 0.090397 second(s), 16 queries 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